存在问题
but-left.gif (4825 bytes) 登山计划技术装备线路与营地设置登山过程进程表生活保障医疗救护经费开支存在问题队员日记精彩图片


  1、本次活动事先没有作详细的攀登计划和撤营计划,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事先对山上的情况不熟悉,二是队员来源广泛,不能掌握每位队员的心理素质和体能特点。对气候的变化也缺乏规律性的认识。撤营计划到登山后期才作安排,显得这次登山在一些环节上没有周密的计划,随意性较大。
  2、由于慕士塔格山体庞大,超短波通讯有多处死角,尤其攀登路线C1以上无线电通讯不畅,除C1外,各营地间与大本营间无法联系。攀登途中产生的多种变化都无法相互通报,给总体调度指挥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张教授根据1997年的经验,曾经设想在冰川北侧江不拉克附近建一个中继通讯点,用来改善通讯状况。但由于病员较多,战线很长,人手不够用,加之跨越冰川建点必须派遣经验丰富的队员,这将削弱主力队伍。因此,该建议未能实现。这也是整个登山过程杂乱无序的原因之一。
  3、本次活动的协调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队员来自不同的地方,各方代表都有强烈的冲顶愿望,组织者几乎无法决定让谁登或不让谁登。加之无线电通讯不畅,在二号营地以上,大本营与队员基本失去联系,无法实现有效地控制协调。形成了部分队员各自为战,单独行动的条件,对生存构成很大的威胁。在6名试图登顶的队员中,有3名都是独自一人实行突击,冒着极大的风险。这是多方联合登山中应该着重吸取的教训。
  4、对队员的心理素质和体能特点掌握不够,甚至过高地估计了队员的能力。新疆工学院学生王海角从C1到C1.5建营时就显得体力不支,他本人下撤到BC后给其它队员讲,他不再想登山了。而领队张耀东认为王海角是校篮球队主力队员,在本院三名队员中年龄最青,体能应该不成问题。便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为愿望,经做思想工作后,派其继续攀登。在到达C3时身体已出现明显不适的情况下,队长又继续让他留在营地伺机登顶,错过了自救的时机,导致他在C3营地险些遇难。
  5、高山食品还欠研究,虽然花了不少钱,买了不少精美小吃,但在高海拔地区和高度疲劳状态下,这些食品无法引起食欲,客观上造成进食困难。部分队员主观强制进食的意志力差,也造成体能降低。这些剩余食品虽经掩埋,但还是给环境造成了污染。在C1.5营地,由于一时疏忽,将高山食品袋放在帐篷外,招致高山乌鸦的毁坏,也造成了一定的食品损失和环境污染。
  6、5700米冰谷地区C1.5营地的建营位置是否含有隐患?当地东西向谷深80米,宽度约120米,坡度70度至30度不等,两侧上方分布有几十米雪层、冰瀑和断裂带。在地震、冰裂或其它因素的诱发下,营地直接遭受冲击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今后应该充分注意选址的安全性。

34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