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posts by admin

2012.1.18 开罗:埃及博物馆/苏菲舞

今天的主要活动是去逛埃及博物馆。(2017.8.13备注:在博物馆没有拍照,应该是不允许拍照或需要特别付费)

凭借着埃及无可比拟的历史,埃及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值得参观的博物馆之一。目前馆内展出的藏品不足它所有藏品的1/5,虽然新的埃及博物馆正在吉萨地区兴建,但没有人知道它到底啥时候能完工。(2017.8.13备注:wiki上说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考古博物馆2018年可以部分开放)

 

对于埃博,有人说来一次是不够的。完成埃及的旅行之后,我觉得旅行开始时看一次,结束时再看一次,是最完美。

中文版LP上的埃博比较基础,只有展馆的地图,和每个馆的几个重点物品介绍,如果想看得有意思,光有这些肯定是不够的。我们听从了朋友的建议,找了一个中文导游。但不幸的是,他的历史知识和中文都不让人满意。介绍不按年代,所有展品都是一句话“入木三分”,只有说到古代的避孕套和小弟弟的问题,口齿才格外清晰。没到预定的2小时,赶紧让他走了。我和笨笨又重新按自己的节奏看了一遍。

淡季的好处就是,即使在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展馆,你也可以拥有一个人独享的时段。

关于埃及的历史,可以有很多个线索去讲。最传统的是按法老王朝年代,或者是随着拿破伦十八世纪登陆埃及,把西方的目光引向这里,然后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埃及考古挖掘历史。还有我认为最有意思的,应该是埃及的盗墓历史。盗墓者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前就开始了这项专业的工作,并推广到家家户户,甚至整个村子。拉美西斯九世(BC.1142-BC.1123)之后的纸沙草文献中,就已经记录了对盗墓者的审判情况,后来的考古者也有依靠盗墓者才取得重大发现的。比如布鲁格施在帝国谷一次发现了40具帝王木乃伊,其中包括拉美西斯二世的。可惜的是,没有盗墓者留下只言片语去讲他们的故事,否则不光能满足我的八卦心理,相信对埃及的历史脉络,后人也能了解得更清楚。

从埃博出来已经是下午4点,走回旅馆,想要找车明天去附近的几个早期金字塔转转。旅馆给的价格不如功略上的好,我们决定给网上推荐的阿拉法特打电话,包他的车。

晚上去固力宫看苏菲舞,到早了,先去巷子里转转。笨笨出门之前忙得没时间理发,决定在这里试试。

 

很喜欢街头的果汁摊

苏菲舞是伊斯兰苏菲教派冥想时跳的舞蹈,这在人家就是一种仪式。据说在这个过程里,通过旋转可以达到人神合一的效果。我们俗人理解就是转晕了,然后见到了他们的老大。

之前WX跟我说,她看到最后的感觉是:跳的人没晕,自己已经晕了。我觉得描述得很准确,主角从开始到结束,转了得有1个小时,我最后真不敢看了,怕吐。

2012.1.17 北京-开罗

埃及航空的航班是凌晨出发,我们头一天晚上就到了机场。那两天北京狂堵,致使我在公主坟机场大巴站买票时有些着急,随手把相机塞在头包里,就彻底忘了。到机场换登机牌时,突然发现相机不在身上,翻遍了背包也没找到,打电话回家,没有,给公主坟大巴站打电话,也没有。着实让我懊恼了好一阵。

埃及与北京有6个小时的时差,我们到开罗的时候是17号早上5:30。顺利出关,然后去机场二楼的埃航确认了一下回程机票,没啥问题,不象网上说的有这个必要。


开罗机场

还没出机场大门,就看到写着“Terminal 1”的大巴开走了,等了10多分钟,来了第二辆。这是各个航站楼之间的免费穿梭巴士,但会经过进城的汽车站,被功略上一致推荐。

上了公共汽车,除了我们,还有另外一个北京女孩和一个韩国人。大家在出发之前,想必都看到过各种在埃及被坑被骗游记,搞得我们两跟去印度之前一样忐忑。我多次警告笨笨,不要乱说乱动,他都很诚恳的答应了。

汽车票价1元/人,买票时,韩国小男生给了大爷5块钱,很怕大爷骗他的钱,马上说:four,four。大爷利落的扯了4张票给他。傻了吧。

这里的汽车有前后两个门,一开始,我只看到有人站在路边等车,车也不停,慢慢滑过就走了,更不见有人上车。回头观察才发现,乘客们都已经矫健的从后门跳上来了。

我和笨笨在著名的解放广场下了车,先看到了被烧掉的政府大楼,然后就是埃及博物馆。广场上看着一切正常。在GPS和LP的指导下,我们顺利的走到了Pension Roma Hotel。早上街上都是上班族,没有发现坏人,碰到一个推荐旅馆的,我们谢绝,他也没再纠缠。



被烧毁的政府大楼,右边红色是埃及博物馆


今天的重要任务是去以色列大使馆解决签证问题,拿到签证,我们就好分配三个国家的时间了。放下包,出了旅馆,笨笨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想吃KFC。哎。。。你怎么就不能有点儿出息呢。

走到了KFC,人家还没开门,只好在旁边的土耳其烤肉解决,时间好象闪回到了去年春节的伊朗,第一顿也是吃的土耳其烤肉。这5月去了土耳其可咋办呢。



烤肉店的小伙,主动要求照相,其实埃及人很喜欢拍照,我太晚才意识到,错过了很多有意思的人。



看手机中。。


我们打了一辆出租车,可司机完全听不懂英文,招呼我们上了车,先开到一个店铺,找他朋友问我们要去哪里,还是没说清楚。笨笨举着GPS给司机指路,开始还边指边说:左转,右转。后来就就是默默的比划,司机也默默的开,两人挺有默契。



旅馆里的古老电梯。门是要自己拉开的,每次我都站着傻等着开门,被笨笨嘲笑。


以色列大使馆就在开罗动物园的斜对面,没有旗子,没有招牌,本来我们还不太确认是哪个建筑,但看到一群小兵把守,而且整个楼的玻璃都被打了稀烂,看来就是这里了。

小兵们热情的扔给我们一个坏消息,不给办签证,关了,没人了。我们也只好离开。



火车站的大叔要求拍照


从大使馆走到吉萨火车站,这里问不到任何关于我们后面行程-明亚的车票信息,出来之后碰到一个中国人,我们三个一起拼车到了吉萨金字塔。进入景区,我和笨笨先找了个地方歇脚儿,准备一下心情,好欣赏这伟大的建筑,同时准备抵御小商小贩的骚扰。



休息中,前面的座位是给晚上的声光表演准备的

世界八大奇迹,对于后人来说,还能寻得到当初面貌的只有埃及的金字塔和中国的兵马俑了。从时间上来看,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600多年前,距今已经4600多年,至今他们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头建筑,而且还能完整的呈现在你眼前。所以去埃及,还需要理由吗?


很多看过金字塔的人都会有一种感觉:它不如想象的大。我们远看的时候,也是这种感觉,还有那些落在狮身人面像上的鸟儿们,让我觉得很不严肃,有点儿可笑。可等我们漫步到金字塔下面,用自己去对比石块时,才会感叹:劳动人民真伟大啊。即使现代人已经重演过当初建造金字塔的方法和过程,但让你面对它,用直觉去想象,还是会被无知蒙住双眼,以为古老的埃及人遇到神灵。



脑袋上全是鸟



吉萨高地最著名的三座金字塔分别是:爷爷胡夫(Khufu)建造的胡夫金字塔,也叫大金字塔,爸爸哈夫拉(Khafre)建造的哈夫拉金字塔,他更著名的作品是斯芬克司狮身人面像,有考古学家认为这座狮身人面像就是哈夫拉本人的肖像。儿子门考乌拉(Menkaura)建造的门考乌拉金字塔,这是三座里最小的一座,大小不到大金字塔的一半。


我们还去大金字塔里面参观了一下,里面空气很差,感觉很是闷热,通道有几段只能弯着腰前行,沿途会看到不停有游客没走到头就放弃了。终点是国王的墓室,里面只有一座空空的石棺。



胡夫金字塔墓室的入口

景区里有大量的骆驼四处拉客,其实在金字塔下骑骆驼看着还挺威风,但我们都不想跟小贩纠缠,索性一律不回应。我中途被一个严肃的旅游警察抓住,非要指导我摆一个姿势照相,这个姿势我第一次见识到是在泰姬陵,当时就窃笑很久。这次居然被迫拍了照,真郁闷。现在想想,当时我真是太面了,应该义正言辞的拒绝他!悔。。。



不要误会,我是真心苦笑


据说有人在金字塔被人say hello,等他回应完,一瓶价值10LE(10RMB)的可乐就打开递给了他。我用这个故事教育了笨笨几次,但他一天没被骗,很是好奇,到底埃及人的骗术跟印度人比如何?眼看就要离开,他接受了一个小贩的骚扰。小贩A先问我们从哪里来,然后马上大赞中国人,并执意送上一条阿拉伯头巾,笨笨问多少钱,他马上悲愤的说:这是礼物,我真心的,因为我爱中国人。等我们准备离开,小贩B上来,说他是A的朋友,要帮我们照相,他先帮笨笨把头巾带好,又坚持拿出一条头巾给我围上,帮我们拍完照之后,B开始说拍照是要收费的。这时A一直没走,A马上过来说:不行,我们两是他的朋友,不能这样。但B还是追着我们要钱。一度我还真相信他们是想送礼物给我们的,现在看明白了,坚持把围巾还给他们,不要,我就直接放在地上了。B不死心,还是追着我们,笨笨笑咪咪的给了他1LE(1RMB),然后跟我说:这不行啊,不专业呢。



小贩B


景区内除了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还有一个太阳船博物馆。里面存放着一只巨大的太阳船,当年法老的木乃伊就是用它运到吉萨高地。作为陪葬,它将是法老在另外一个世界的交通工具。



太阳船,进门要穿鞋套,防沙


打车穿越吉萨高地周围脏乱的村庄,回到现实版的埃及。

 


 


祷告时间

2012 埃及/约旦/以色列 – 开篇

2012.1.17 – 2012.2.12


2011年11月决定去埃及之后,埃及就一直不太平,办了签证,一直不敢出票。后来纠结着出了票,局势还是时好时坏,搞得我做功课都很没积极性,谁知道最后能不能走啊。帮我出票的代理也很关心我,不断提醒:退票一定要提前24小时啊。到了1月,不知道笨笨是不是被搅和烦了,跟我说:定了,去。

对我来说,这次旅行还有另外一个意义。我还从来没有经由陆路,从一个陌生的国家去往另一个陌生的国家,这仿佛是长途旅行的一个标志,可以经历更多的不确定。

到目前为止,我还坚信我的人生中一定会有一次gap year,虽然会遗憾没有了年少的心。

 

行程(27天):


1.17 北京-开罗

1.18 开罗

1.19 开罗-亚历山大

1.20 亚历山大

1.21 亚历山大-明亚 住:火车

1.22 明亚

1.23 明亚-阿斯旺 住:火车

1.24 阿斯旺

1.25 无动力小帆船

1.26 无动力小帆船

1.27 无动力小帆船

1.28 卢克索

1.29 卢克索

1.30 卢克索-宰海卜 住:汽车

1.31 宰海卜

2.1 宰海卜

2.2 宰海卜-阿喀巴-佩特拉

2.3 佩特拉

2.4 佩特拉

2.5 佩特拉 – 安曼

2.6 安曼

2.7 安曼-耶路撒冷-特拉维夫-雅法

2.8 雅法

2.9 雅法-特拉维夫-耶路撒冷

2.10 耶路撒冷

2.11 耶路撒冷

2.12 耶路撒冷 – 安曼 – 开罗 – 北京(2.13)

 

以下信息均截止到2012年,参考价值不大。

 

签证/过境:


埃及:

国内签,30天单次入境,RMB750元/人

在网上找的埃及咖啡,出签速度非常快。本来说的我付往返快递费,后来埃及咖啡递回护照的时候,付掉了快递费,没收我的钱。


约旦:

从埃及过去,落地签,免签证费。

从埃及Dahab/宰海卜坐大巴到Nuweiba/努韦巴,换船出境,船上收走护照,给收据,到Jordan/约旦的Aqaba/阿喀巴下船后,拿护照,办落地签。只有这个口岸是免签证费。


埃及-约旦过境


埃及(Dahab/宰海卜-Nuweiba/努韦巴)-约旦(Aqaba/阿喀巴)。熬人。早上10:30从Dahab/宰海卜出来,凌晨3点多才到Wadi musa/佩特拉。


落地签花絮:当时船上有中国人,英国人,新西兰人,日本人,韩国人。。。只有日本护照享受免签,直接在船上给盖了入境章,其它人统统收走护照,下船才给办落地签。


Dahab/宰海卜 – Nuweiba/努韦巴 大巴:11LE(RMB11)。

大巴是从Sharm el-Sheikh/沙姆沙伊赫开过来的,早上10:30左右到达哈布,1个小时可以到Nuweiba/努韦巴,然后一直开到Tab/塔巴(去以色列的口岸)。

Nuweiba/努韦巴 – Aqaba/阿喀巴 慢船:75美金/人。

售票处贴着票价慢船65USD,快船75USD。但卖票的说没有快船,慢船也要收75美金。拿到的票上写的是65USD,告诉我们多收的10美金是离境税,但没有任何收据,船票上船后也被收走了。我们买票时,前面的英国人,日本人,新西兰人都问他多出的10差不多是怎么回事,他都这样回复。


这个船时间极其没谱,我们2点左右上船,晚上8点才开。因为这个船要搭载很多很多的货物卡车,一辆一辆的从码头开到船里。


Aqaba/阿喀巴 – Wadi musa/佩特拉 中巴 10JD/人(RMB100)

阿喀巴码头外面的司机都很“凶猛”,同船的新西兰小男生开始自己出去,一会儿又跑回来了,要大家商量着一起走。我们先派一个人不背包出去找车。出租车基本都要价60,70JD(RMB600-700),我们凑了7个人,找了一个中巴,10JD/人。UK男生本来预定了阿喀巴的酒店,结果出租车非要他15JD,气得他直接跟我们10JD去佩特拉了。后来在佩特拉跟其它人聊天,还有更惨的,被出租车半夜不知道拉到哪里去了。建议先在船上找找同伴。人多力量大。

 

以色列

安曼办。签证费:19JD(190RMB,其中3JD是银行收的手续费)。 当时以色列和开罗关系紧张,驻开罗的以色列使馆不对外国人服务,所以我们是到了约旦的安曼办的。签证当天拿到,给了一周停留时间。


手续

先去开罗安曼银行交费,绿色的银行标志。网上之前有人说要等到第二天再去办,我们当时问了银行的人,银行的人说现在就可以去办,问旅馆老板,老板说要等使馆电话,打电话过来通知你去办,你再去使馆(我们交费时,确实让我们留了旅馆的电话)。我们交费当天就去了使馆,但过了他们上午办签证的时间,所以没进去。个人觉得不用等到第二天,更不用在旅馆等什么电话。

另外,我们去的时候以色列驻安曼使馆是优待约旦人,不是优待外国人,我们(中国人,法国人等)不管多早来的,都排队等在门外,我们站了3个小时,无数比我们晚来的约旦人都办完了,才放我们进去,感觉是歧视外国人。

资料

没什么特别,我们提供了护照原件,照片(1寸,2寸都OK),机票行程单。问我们定了什么旅馆,但没要预定单。表格到了再填写。

领签证

正常是第二天去领,但我们跟签证官说想当天拿,人家说可以等等看,不能保证。结果是,我们就坐在里面等,中午1点左右,他们看我们还在等,就给签出来了。如果着急的人,可以尝试,态度好一些,说些好话,剩下拼RP。

最快办法的是一早去银行交款,然后马上去使馆,再争取当天拿回护照。


约旦-以色列过境

我们有三个人,所以直接打车到了King Hussein Bridge/侯塞因国王大桥(约旦边境)VIP通道,20JD/车,(200RMB)。


交护照,交离境税(8JD/人,80RMB),行李安检,上大巴(开到以色边境),大巴3JD/人(30RMB),1.25JD/行李(12.5RMB),包不管多大,只要不放到车下的行李仓内,就不收钱,护照在大巴上发还。从这个口岸出去,约旦不会给你盖出境章,因为他们认为约旦河西岸也是约旦,所以14天内你从这个口岸回约旦,也就不再需要签证。

到以色列边境,安检,盖章过关。

从以色列边境只有去Jerusalem/耶路撒冷的中巴,车费:38Nis/人(72RMB),4Nis/包(7.6RMB)。

 

以色列-约旦过境


Jerusalem/耶路撒冷老城大马士革门出去,过马路,往右走,左手有一个小院,停着绿白相间的中巴,就是去口岸的车。早上7:30开始,每半小时一班。 周五,周六是他们的周末,提前确认时间。

车费:38Nis/人(72RMB),4Nis/包(7.6RMB)。

离境税已经涨至:152Nis/人(289RMB),可以接受美元或Nis,两种混着付也可以,就是损失一些汇率。

换大巴(开到约旦边境),大巴3JD/人(30RMB),1.25JD/行李(12.5RMB),如果你的包不放到车下的行李仓内,就不收钱。

护照在大巴上会被收走,到了约旦边境,下车再发还给你。护照上也不会有入境章,因为之前就没有出境,只是检查一下你之前拿到的签证是否还有效。所以从这个口岸进约旦,必须有有效的约旦签证。

警察说没有车去市区,只能打车。我们直接打车去了安曼机场,付了40美元。


我们两次过境,人都很少,所以也没有看到给外国人的专用通道,基本都不用排队。


机票

埃航。去:北京-开罗,回:安曼-开罗-北京。含税:5300/人。

这个没什么技巧,就是四处查。这是我当时能查到的最便宜的了。我是12月初定的机票。

 

汇率

埃及:在机场少换,其它地方差的不多。

约旦:各地都差不多。

以色列:各地差异非常大。从约旦过去的海关汇率低,少换,而且收手续费。但没想到更差的是耶路撒冷中央车站,奇低,算下来比海关收完手续费还低很多。后来在特拉维夫街边money exchange换过一次,是最好的汇率了。


住宿


我只写名称和价格了,如果没有注明,价格基本上就是标价,我们没有特别讨价,不是不想,是特别不擅长,而且总是凌晨到,也没什么讨价的资本。 评价就算了,除非特别差,或有需要注意的。我觉得住1,2个晚上,说老板好不好,都不太客观。另外我们都带了睡袋,对干净程度可能也没那么在意,不想误导大家。我们选的基本都是LP上buget里的。


开罗:

Pension Roma 双人间(带浴室,不带洗手间):164LE含早(164RMB)。免费wifi。大厅有信号,房间收不到信号。


亚历山大:

Hotel Union 双人间(带卫生间):155LE含早(155RMB)。免费wifi。大厅有信号,但基本上不去网,房间收不到信号。


明亚:

双人间(带卫生间):192 LE含早(192RMB)。免费wifi。大厅有信号,房间收不到信号。


阿斯旺:

Memnon hotel,双人间(带卫生间)130LE 含早(130RMB)。无wifi。

凌晨到的,放下包直接从旅馆参团去了阿布辛布勒,同团的有几个四川的驴友,他们拿的价格是110LE。老板解释说这几天人多,如果我们晚两天就便宜了,明显是托辞。


卢克索:

Oasis Hotel,双人间(带卫生间)50LE 含早(50RMB),还有免费的日落茶。免费wifi。天台有信号,房间收不到信号。 这个价钱很值了。我们没有参加旅馆的任何团,但老板对我们还挺客气的。


宰海卜:

Alaska Camp,双人间(带卫生间)100LE 无早餐(100RMB),免费wifi。园子里有信号,房间信号差。 一位英国女士开的,象我们这样不太敏感的人都觉得非常非常干净,热水很好。整个感觉就是鬼子的风格。缺点就是不靠海。碰到两个上海女生,她们住了Penguin Village,据说风景超好,但旅馆的人总想骗钱。


佩特拉:

Valentinee Inn,双人间(带卫生间)20JD,15JD 无早餐(200RMB,100RMB) 免费wifi,大厅有信号,房间收不到信号。

我们当天到佩特拉已经凌晨3点了,人困马乏,问老板能不能第一晚给个折扣,老板半开玩笑说:你们把我吵醒,我应该多收钱的。再问能不能住多人间,回答:不行,你现在进去,会把其它客人吵醒。7个人都没精神讲价了,乖乖交了20JD。第二天早上,我们坚持要换到多人间。老板把双人间的房价从20降到18,又降到15。多人间是6块(或者5.5,记不太清了),我们2人最后接受了15块的双人间。

这里有早餐,2.5JD/人,比一般的多一个煮蛋,多几片黄瓜和西红柿,其它跟之前的旅馆没区别。

自助晚餐,5JD/人,人多的时候菜品就丰富一些,做饭的是菲佣,所以味道还不错。就价格来讲,没觉得有什么优势,就是图个省事。

 

安曼:

Farah Hotel,双人间(公用卫生间)20JD 含早餐(200RMB) 住三晚以上才有免费的wifi用,收费:1JD/小时,2JD全天。


雅法:

Old Jaff Hotel,双人间(公用卫生间) 200Nis 含早餐(380RMB)

免费wifi。大厅和房间都有信号。感觉特拉维夫wifi很成熟,街上随便一个咖啡馆都有信号,也没密码。

雅法可选的住宿不多,LP上就给了两家,这家是一个伦敦报纸排名全球前15的旅馆,算比较有特色。

雅法其实离特拉维夫非常近,没必要一定住这里。


耶路撒冷:

Hebron Hotel,18人间床位(公用卫生间) 60Nis 无早餐 (114RMB) 。免费wifi。大厅有信号,房间收不到信号。

2月是淡季,住了3晚,每天房间算上我们不超过4个人。6人间的床位是70Nis(133RMB)。


整个行程中,最干净的旅馆是宰海卜(Dahab)的Alaska Camp,房间一尘不染,床单雪白崭新;阿斯旺(Aswan) 的Memnon hotel也是一尘不染,但卧具没有那么新;最邋遢的宾馆首推佩特拉(Petra)的Valentinee Inn,地毯看着脏兮兮的。

其他大部分宾馆中规中矩,虽然没什么星,设施也可能很简陋,但比国内北方大多数的两星宾馆要干净多了。

 


四天三夜felucca 阿斯旺

800LE/船(800RMB)

这个是我们去之前就非常想坐的,但到了阿斯旺没太多时间四处找船,先在旅馆问了价钱,4天3晚要900LE(900RMB),然后就去码头问餐馆的人,找来了一个中介,1天1夜到Kom Ombo,然后换车去卢克索开价150LE(150RMB)/人,4天3晚到Edfu开价800LE(800RMB)/2人,讲不下来价。 但其实最后我们下船的地方比Kom Ombo也就多了15KM左右,离Edfu还远。第二天和第三天的风都不错,第二天我们一天走了30KM,第三天基本就没走,船长说风太大。个人感觉是船长不愿意多往前走。这种靠天吃饭的事,也不好争,至少我们2个人在船上待得心情很好。 后来遇到的新西兰小伙说他们8个人一条船,昼夜开,4天3夜从阿斯旺开到了卢克索,我之前一直以为felucca只能到Edfu。但他参加的是一个从开罗出发的旅行团。

 

热气球 卢克索

250LE(250RMB)/人,第一个飞

不知道是运气好,还是淡季的原因,问的第一个旅行社就开价250LE(250RMB),但小伙基本不会英文,我们又换到隔壁一家,还是这个价钱。保证第一个飞。后来发现,各家都是第一个飞,因为游客少,各家完全没必要飞2趟,所以大家都是第一飞。


埃及 门票

我们没办学生证,一个人花了970LE(970RMB),不包括小费。

去之前觉得钻人家学生证的空子不厚道,去后发现他们对外国人太不厚道了,门票贵得离谱。强烈建议办个学生证过去

书单之三

打工女孩:从乡村到城市的变动中国(译文纪实)
张彤禾 (Leslie T.Chang) (作者), 张坤 (译者), 吴怡瑶 (译者)

选这本有一半原因是因为作者是何伟的妻子,目前一家定居开罗。之前看过她的一个TED演讲视频,也是在讲这本书里的故事,当时没看太懂她想说啥,看完这本书也不是特别明白。觉得线索和内容很凌乱。但对于那些在深圳打工的女孩们,还是有了一些零星的了解。书里的“故事”已经过去了10多年,他们的孩子是不是都成为了留守儿童?会不会有人再去记录他们?

 

 

卡佛作品:大教堂
[美国]雷蒙德·卡佛 (作者), 肖铁 (译者)

我很少读小说,除非特别气味相投的朋友强烈推荐,否则总觉得风险很大。因为读一本不好的小说,跟看一出糟糕的话剧一样堵心。

卡佛的写作风格我很喜欢,简洁的片断式描述,没有开头,没有结尾。我觉得用最直白的语言创造出一个场景,把你感受到的东西通过那个场景传递出去,会是很棒的文字。但卡佛描述的美国生活场景并不都是我能特别理解的。不知道其它读卡佛的人,会不会觉得有文化差异的影响。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彼得·弗兰科潘 (Peter Frankopan) (作者), 邵旭东 (译者), 孙芳 (译者), 徐文堪 (译者)

这本很好读。这里的丝绸之路,指的并不是我们最熟悉的中国境内的那些商道,而是连接整个东方与欧洲的广袤大地。以这个众多国家、民族的区域为范围,时间上从波斯古国一直写到911,但内容并不枯燥,是很好的历史基础读本。就是看完这本和之前的《奥斯曼帝国的衰亡:一战中东,1914-1920》觉得历史也没什么用,人类并不会从里面学习到什么,整个人被拉向了黑暗面。

 

图坦哈蒙:不为人知的故事
托马斯·霍温 (作者), 王海利 (译者), 等 (译者)

对这本期望值很高,放在购物车里很久了,做为电子版,售价不菲,上次发文章拿了赞赏,马上下单。但是,作者的观点真是太圣母了。他对于坚持了十几年自掏腰包寻找图坦哈蒙墓的卡特,卡纳冯勋爵要求太高了。卡特和他组的团队已经是当时能找到最适合发掘和保护那些文物的人选,你非让一个专业技术人员又能应付媒体,又能玩转政治,痴人说梦啊。

书里说图坦哈蒙最出名的就是他的死亡,确实。他在位时间很短,身份不明,但他墓室留给后世的价值,实在是太大了。如果对图坦哈蒙有兴趣,还是值得一读,里面对于发掘细节的描述不少。想象一下,他们一下子可以穿越3000多年,回到一个当年的墓室,那感觉真是太赞了。

如果你有计划去埃及,我强烈推荐一本书:《死亡帝国》作者: :(英)彼得·阿克罗伊德(Peter Ackroyd)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这本书是当年我去埃及之前的入门历史读本,虽然封面很山寨,但内容写的简单明了,真的很好。

和一个地方:阿玛纳。18王朝法老埃赫那吞的都城。埃赫那吞是图坦哈蒙的岳父,娜芙蒂蒂(Nefertiti)是他老婆。埃赫那吞是埃及历史上非常有个性的一个法老,抛弃多神教,改崇拜唯一的阿吞神(太阳神)。埃赫那吞留下的形象也与其它法老大不相同。这个地方名气不大,去的游客很少,至少6,7年前我们去的时候是这样。但是,阿玛纳的壁画很多都是日常生活的内容,非常美!以至于后来去帝王谷参观,比较无感。可能是在帝王谷看的题材略单一了。当时带我们的向导说,到现在还有一些人把这个地方当圣地,来此获取能量。

 

 

犹太人与犹太教
诺曼·所罗门 (Norman Solomon) (作者), 王广州 (译者)

我比较感兴趣的部分是对犹太人的定义,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根源与差异,犹太教不同教派的主张。但那些圣人啊诗啊啥的,就看不进去了。

做为被上帝选定的民族,感觉犹太人真是个复杂又矛盾的群体。

犹太人的定义,二选一:

1,母亲为犹太人,孩子即是犹太人。后来改革派为了响应男女平等,提出父母任意一方为犹太人,娃就是犹太人。

2,信犹太教。

条件一表示:犹太人跟宗教无关。你不信犹太教也可能是犹太人,这是由你爹妈决定的。

条件二表示:犹太人跟种族无关。不管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信教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之前一直生活在自己的社区,遵守自己的律法。欧洲启蒙运动之后,出现一个问题:犹太人要不要享受公民权?要,那他就要改遵守国家的法律。世俗与宗教的边界,现在以色列国好像也没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停车场

​2017.7.12 

笨笨把车开出Liard温泉,我问Agnies他们今晚是否愿意去住停车场,她还是那副欢快的样子,说:好啊,反正我们有帐篷睡。

Liard温泉

Mike和Agnies是波兰人,之前在多伦多工作,Mike干建筑行业,Agnies做前台和烘培工作。多伦多的工作结束后,他们决定骑车去北极圈内的Inuvik,然后再往北去Kittigazuit-北冰洋岸边的小镇。他们在路上听说那里就快进入风季,所以临时决定搭车赶路。我和笨笨一出Dawson Creek就捡到了他们俩。

在温泉时我和Agnies聊天,

我:你们可以四处打工再兼顾旅行是很不错的生活。
Agnies:是啊,我们可以在加拿大拿到工作签证,澳洲也可以,但美国太难了。不过,有时候工作特别的讨厌。

我想我知道她的感受,但又不想很敷衍的说些漂亮话,所以两人就沉默着走回了车上。

Mike和Agnies

 

温泉对面就有一个很大的停车场,已经有不少小伙伴安营扎寨。第二天我们四个一起在车上吃了早餐,看到旁边帐篷里爬出3个人,拿起吉他和曼陀林就开始了演奏。

大家默默的围上来,坐在草地上,安静的听着,一曲结束,拍手声、欢呼声、口哨声四起。

不知过了多久,停车场上的大卡车已经呼啸着离开,还强势的带走了一部分音乐。

然后天空开始飘起了小雨,曲停。演奏的姑娘说:就到这里吧。

大家又默默的散开了。其中,那个背着吉他的流浪汉走到路边,竖起大拇指。我跑向停车场另一头的厕所。

一个大叔在半路拦住了我,他是Tony,住在我们要去的白马镇,他昨天跟Mike他们聊过天,知道我们搭了Mike他们,很是欣慰的样子,好像就为这个,要来跟我打个招呼。他马上就要当外公了,他指着对面的温泉说:那里冬天特别美,四周的树上全是白色的雪,我想我应该带我的外孙来这里。我看着他的眼睛,心里突然觉得这个世界变得柔软又温暖。没有原由,觉得Tony是个很亲切的人。

冬天的Liard温泉
图片来源:http://guntermarx.photoshelter.com/image/I0000vsrPTYqI_Jc

我从厕所里出来的时候,之前的一切都不见了,停车场上只剩下了我们和乐队两辆车。

雨里,我们慢慢离开了停车场,离开了还在收拾帐篷的乐队,离开了路边的流浪汉。

 

Mike和Agnies为了一路搭车到whitehourse,他们准备了好几个牌子,我留了这个当个纪念。

大岩壁守望者-Tom Evans 汤姆·埃文斯

如果你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造访优胜美地,会有很大机率在酋长岩草坪上遇到汤姆·埃文斯。除了一台配有600mm长焦镜头的相机便于相认,他多半还会穿着颜色艳丽的衣服,以便随时告诉人们:爬大墙应该穿成我这样的颜色,你的那件,不行!

伊文斯在酋长岩草坪上
摄影:Ted Distel / @digitalstoke .

我去年从朋友那里知道了公园里有这么一个人。他20多年以来,一到攀登季节,就架着相机拍酋长岩上爬大墙的人,天天把各个队伍的攀登情况及图片更新在自己的网站(www.elcapreport.com)上。汤姆说他最早这么干,是因为不想每天花很多时间回答朋友们对于酋长岩上攀登队伍的寻问。

2016年底汤姆曾经宣布过自己要退休,不再更新他的网站。随后《岩与冰》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说汤姆退休后,酋长岩上的队伍减少了90%。
以及:
Alex Honnol无保护攀登Freerider时只能在粉袋里插根自拍杆。
一个加拿大攀登者只能通过放鸽子来给家人和朋友报平安。

汤姆的这个酋长岩报告网站除了让围观群众开心,还有其它作用。

Hans Florine(2012年6月17日,他与Alex搭档,以2小时23分46秒的时间完成鼻子线路,共同成为该线路的速攀记录保持者。他爬鼻子超过100次)说:“我每天早上6点都会上elcapreport.com查一下消息,如果发现当天有人有可能打破我的速攀记录,我会在中午赶到酋长岩,重新捍卫一下我的宝座。”

但汤姆并不能完全的离开他心爱的“事业”,宣布退休后他还继续驻守在草地上,只不过调整了自己的计划,不再每天更新网站。

我和笨笨几次混在优胜美地时都没好意思上去搭讪。直到我们爬完The Nose,实在很想管他要我们爬大岩壁的照片。看到他正坐在车上吃东西,车门开着,我就走了过去。

Apple:Hi,汤姆。我和我先生刚刚爬完鼻子,想问问你是否拍到了我们的照片?
汤姆:祝贺你们。你们是哪天开始爬的?
Apple:5.12号
汤姆:我那天刚到优胜美地,不过应该有你们的照片。


汤姆和他住的车

于是我和汤姆相约1周后,我再进公园的时候,带着SD卡再来找他拷照片。

每次在酋长岩草地看到汤姆,他身边都围着不少人。有朋友在岩壁上挂着的,有自己马上要上墙的,有下来后来要照片的,还有很多游客来看热闹。汤姆跟每个人都能聊起来。

他热情地把照片拷给我,还送了几张他拍摄的胜胜美地风景照给我,只字未提报酬一事,我知道他网站有捐款渠道,就去捐了些钱给他。之后我也问过他,从他这里拿照片的人里面有多少人会捐款,他说:我从来不统计捐款记录。

各种闲人都爱来找汤姆聊两句

上面图片中间红上衣和黄上衣是Pete和Sean,他们那天上线去爬一条首攀之后还没有人重复完成的线路Adrift,预计12天。汤姆说Pete非常强悍。资料显示他爬酋长岩超过 60次,一共在上面住了717个晚上。

笨笨问汤姆他们带了多少水,汤姆说:啤酒,红酒,各种酒。其中啤酒是按5瓶/天准备的。一共3个200磅的拖包。

Pete和Sean,他们最终完成了线路Adrift

今年73岁的汤姆是在高中的图书馆里开始接触攀岩的,他读了所有他能找到的相关书籍,然后拉上邻居开始在家乡附近尝试户外的攀登。1966年大学毕业后他为军队工作,遇到一个海军武器专家DS Leak III,DS给他讲了优胜美地4号营地和大岩壁攀登的各种传奇故事,汤姆跟着他学习了器械攀登,并在隔年1967年7月,跟他一起去了优胜美地。从他第一次见到酋长岩,就把攀登鼻子线路当成了自己的目标。

随后,汤姆结了婚,搬到加州,并与妻子开始经营青少年欧洲旅行团的生意,因此有了机会去法国尝试登山,但他并不喜欢,反而更坚定了自己的攀岩道路。

1970年他开始了在优胜美地的各项攀登计划,并于1971年花了6天时间,最终完成鼻子线路。

1983年,伊文斯在鼻子线路的最后一段
来源:http://www.elcapreport.com

 

但从那时开始,汤姆的生活变得起起伏伏,攀登离他越来越远。他搬到中部,开农场渡假村,后来又去当了老师;离婚、结婚又离婚,有了儿子、孙子,和更多的爱好:跑步,高尔夫,壁球,看车展。

1990年他回到加州,继续当老师,没事就去优胜美地。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他不再有机会去爬酋长岩,而是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守护它。2006年退休后,汤姆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出席最好的岩季。

汤姆最出名的时候应该是黎明墙大戏上演的时候,各大媒体都把他当成了现场的重要信息源。他在后来的采访里说:他最喜欢的是部分是Kevin完成了第15个绳距,自己也拍到了很赞的照片。

我的朋友说汤姆是每一个攀岩者都可以负担得起的摄影师。当我自己拿到我们在酋长岩上的照片时,觉得汤姆与我们一样也享受到了那些时光。

汤姆说:
Life goes by really fast!Live it or it will live you。
日子总是过得飞快,选择好好享受或者被它忽略。

不论在什么样的生活之中,我们都能找到方式去享受攀登!


小问答:

Apple:酋长岩上哪些队伍是你的最爱?
Tom:前一阵的裸攀挺少见的,除此之外我最喜欢穿鲜艳衣服的队伍。

酋长岩上第一支裸攀的队伍,身上只穿了攀岩装备,一天爬鼻子(NIAD):12小时。
摄影:汤姆.伊文斯
来源:http://www.elcapreport.com

 


父亲节
​摄影:汤姆.伊文斯
来源:http://www.elcapreport.com

 

Apple:酋长岩草坪上的围观群众都会提些什么奇怪的问题?
Tom:他们对攀登都没有什么概念,所以基本上问题都很奇怪。

Apple:《How to big wall climb》的作者说从你这里得到的数据:大概有60%的人会从鼻子线路上逃跑。现在还是这个比例吗?
Tom:差不多。太多的人跑这条线上来练习如何攀登大岩壁,这不是一个好办法。大多数成功的队伍都已经在 Leaning Tower或Washington Column的South face这样的线路上学习了操作系统。

 

汤姆.伊文斯在网站上报道了很多漂亮线路的攀登和有意思的队伍。

Conrad和朋友Alex用了3天时间完成了Tangerine Trip线路。Alex是一名癌症患者,Conrad答应他恢复好了就一起来爬El Cap。他们成功了!
​摄影:汤姆.伊文斯
来源:http://www.elcapreport.com

 

 

Tommy Caldwell:被Alex在酋长岩上的无保护独攀吓到 (译文)

此篇为翻译稿件,已经获得《Outside》杂志授权。

原文链接:https://www.outsideonline.com/2190306/why-alex-honnolds-free-solo-scared-me

—————————————————————————————————–

我们都知道Alex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攀登者。我用我的生命信任他,但这信任可能比他自己还少那么一点点。

Alex Honnold曾经告诉过我,在他生活的旅行车里有一本几百页的训练日志和线路日记,而在其中的某个角落写有他此生的目标清单。而在那个清单里,第一行写着两个字母“FR”,指的就是Freerider,一条存在于酋长岩那900米高的巨大单体花冈岩壁上最热门的线路。线路的难度远远低于Alex的极限能力,但他的目标是以无保护独攀方式完成它 – 意思是不使用绳子的攀爬 – 从来没有人这么干过。

我知道某一天,Alex会去这么干,但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该鼓励他去执行这个计划,还是应该劝他不要冒这个险。

我将是看着朋友去实施一个划时代的伟大攀登计划?还是在看他拿生命去玩一次俄罗斯轮盘赌?

在我们的攀登社区里,没有人比Alex更能把风险这个字眼抛到我们眼前。身为他最亲近的朋友之一和酋长岩瘾君子,你一定以为我能对无保护独攀Freerider这件事情感同身受。但我并没有,没有人可以,除了Alex。

6月3日,星期六,天刚亮,Alex在他的旅行车里醒来,平静的把车开进优胜美地峡谷,只带了攀岩鞋和粉袋,便开始了酋长岩的攀登。天空是蓝色的,伴着轻柔的风。尽管之前一周,我已经在优胜美地花了几天帮助Alex做最后的准备,但在他正式攀登之前,我回到了科罗拉多的家里,陪孩子们玩耍,努力不去对Alex正在干的事情想太多,因为越想我越害怕。

我们经常在头条新闻上看到关于攀登者的陈词滥调的描述:冒险家,寻求刺激的人,肾上腺素中毒者。

但是对于大多数攀登者来说,没有什么比这些描述能更快地让人想要呕吐了。

攀登是我们和无与伦比的大自然的亲密接触的方式,而不是自我炫耀的与其对抗。我不能说自己了解Alex的内心世界,但我很确认一件事:Alex为攀登而生,而并非为蒙骗死亡。

我确信Alex一步一个脚印攀登了很多技术线路,比历史上的任何人都要多。他之前已经攀登Freerider十多次,并反复练习所有的难点,熟练到闭着眼睛都可以通过它们。但无保护独攀Freerider这件事,心理因素比体力更重要。除了那些显而易见的困难,比如让人头晕目眩的暴露感和不可预知的障碍(碎石,或是岩缝里飞出的小鸟),如此困难的花岗岩攀登需要无比的精确,不允许有丝毫闪失。

Alex曾经告诉过我,他从来没有无意识冲坠(就是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不受控制的冲坠)过。当我告诉他我至少有过10次的无意识冲坠,他看上去有些迷惑,好像他都数不过来了。然后他问我为什么不尝试无保护独攀,他说:“那对你来说会超简单,你也知道你不会在5.12的线路上冲坠”。我们有时会说到Freerider这条线,我们都知道那对他来说是一个终极目标,但他总显得有些犹豫。这条线路上有几个不太可靠的难点,而又有太多人希望Alex完成它。他只想为自己去做这件事,而不是为了别人的期许。

这个话题持续了几年。直到去年夏天,我们一起去摩洛哥的时候,Alex告诉我他准备好了。我闭上眼睛,深呼吸了一下,然后问他我可以为他做些什么。Alex还是老样子,漫不经心的说:我打算先看看我能有把握的爬到哪个位置。那次旅行他像打了鸡血一样比以往更充满了攀爬的欲望,我们爬了很多很多线,以至我的脚趾麻了一个月。

摩洛哥之行结束后,我回到了科罗拉多的家,而Alex回到优胜美地继续他的准备工作。我当时对整件事情感觉还比较平静。在10月份我做了一个可怕的梦,梦到Alex四肢粉碎的出现在我家门口,血不停的流到地板上,他说他冲坠了,但有些不好意思去医院。我惊醒后的第二天,就接到了Alex的电话,他说他在Freerider上练习时冲坠了,严重的扭伤了脚踝。这简直就是恶梦成真。

放下电话,我和妻子马上把两个小孩塞进旅行车,开了20个小时赶到优胜美地。Alex的脚踝肿得比鞋还高,连走路都困难,可他还想继续尝试Freerider。“在好起来之前,我就只做指力板训练和爬些简单线,也许我可以在这个岩季搞定。”他说。在那一刻,我不想他再干了,这看起来太过了。

1个月之后,11月中旬,他做了尝试。那不是我想看到的场面,所以在他开始之前我就离开了优胜美地。当听到他爬了几百英尺之后因为感觉不好就放弃了,我松了一口气。(他用了一系列固定绳索下降回地面)

7个月之后,Alex准备再试一次。上周纪念日假期的时候我去了优胜美地,我们在Freerider使用绳索进行了一次练习。在大墙高处,喘着粗气,流着汗,听到自己踩到岩片上发出的嘎吱声,我望向脚下900米的地面,假装自己是Alex,想着如果不系绳子会怎么样?实话实说,虽然知道Alex即将创造无保护独攀的历史性时刻,我依然是很难感同身受。

几天之后,上周六,Alex用3小时56分用无保护独攀的方式完成了这条线。Alex不想被围观,少数几个人知道计划的人也没有声张。朋友们在山顶等他,然后在下山的路上他打电话给我。我当时正和家人在科罗拉多家里的一个游乐场玩。他说他自己无比满足,特别感谢每一个人。“你在最关键的时刻加入我的计划并帮助了我,你做的一切都是我正需要的,请转告你妻子,谢谢她把你借给我这么多天”

因为Alex,无保护独攀酋长岩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令人期待的攀登成就。只有极少数的人有潜力完成,但遗憾的是其中大多数人都已经离开了我们。以前,我会把这种可能性等同于无保护独攀界的登月计划。现在目标已经达成,我认为他和登月计划的难度确实是旗鼓相当的。这是一次划时代的伟大攀登。

从精神层面而言,我相信这是历史上此项运动最辉煌的尖峰时刻。我希望其他人可以被Alex所激励,像他一样追求卓越,无畏恐惧,但不要像他那样渴望追逐风险。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已经失去了太多人。无论天分、训练、沉着,从各方面而言,Alex都是真正出众的人。他给这项运动注入了全新的元素,这是其他人所无法企及的,甚至永远不会被超越。

 

Tommy长期在优胜美地进行大岩壁攀登,同时也是《The Push》一书的作者。
 

 

哗哩哩

2017.7.3,温哥华岛,我们把车停在朝南的一处石子海滩,准备过夜。

现在每天的日落时间是9:30,所以做完饭,吃完晚餐,还能赶得及去海滩上看日落。

没办法象鬼子一样拎着冻啤酒,我就棒着一杯热普耳出门。

海滩上无数巨大的圆木是天然的座椅,任我挑选。

对面的陆地就是美国本土大陆,我去过那个地方:奥林匹克国家公园。

去年差不多也是这个时间,我正和好朋友靠在对岸海滩的圆木旁静静的看着日落。


日落

听着海浪的声音,突然发现一个不一样的音节:哗哩哩哗哩哩。

噢,那是海浪从石子滩上退去时发出的邀请声,“跟我回海洋吧,哗哩哩哗哩哩”

这个声音并不是那么容易听到,一定要后面的浪追得不紧,留出足够的时间,还要有足够强壮的海浪,全力的从石头的间隙滑动,才能听到。

 


清晨

有时候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谁也不需要,有时候又会特别想念家人的电话,或朋友的留言。

我喜欢有朋友在周围嘻嘻哈哈,但也享受独处的时间。

下次,如果你去石子海滩,一定不要忘了听这个好听的声音:哗哩哩哗哩哩。

熊王国防熊技

 

在北美房车攀岩旅行时,一不小心就会进入“熊王国”(Bear country)。

优胜美地,笨笨在攀岩接近线路时和一只黑熊擦肩而过;
刚到黄石就远远看到一只熊在河边吃东西;
在大堤顿徒步,看到树林里有一只黑熊宝宝上下爬树,黑熊妈妈就在下面吃东西,
刚开进加拿大,在Waterton国家公园游客中心不远的地方,路边一团棕色的东西在快速移动,居然是一只飞奔的小熊,因为跑得太快,自己还绊倒了,一个前滚翻后继续飞奔进了灌木丛。
班夫国家公园,路边不时就有黑熊在活动。
离开Jasper没多远,路上就有一只被撞死的熊。

真的能感觉自己慢慢进入了它们的世界。

Waterton国家公园,飞奔的小熊

 

在“熊王国”,公园里的Ranger总是不厌其烦的或口头或书面教育大家如何防熊,我们在大堤顿时参加了公园的防熊讲座,慢慢积累起的知识突然让我明白他们到底为什么这么辛苦的教育游客们。

尤其当美国国家公园的Ranger沉痛的向我们宣布:美国平均每年有14只熊因为攻击过人而被安乐死。那感觉就像是在谴责我们:因为你们的无知,每年害死了14头熊啊!

加拿大也会评估熊的行为,如果它们被认定已经习惯从人类那里获取食物,会变得很具攻击性,可能会被送进监狱,或是被杀死。

你以为他们只是怕你受伤,其实他们更怕你伤着熊!

 

所以,保护游客应该只是防熊重要性的一小方面,或者说那只是最容易让人们接受教育的一个角度。

这让我想起很多年前,一个朋友讲过她和先生在某海岛渡假的故事。他们住的水上屋可以直接下海浮潜,一天发现隔壁一中国游客带了珊瑚上来,先生开始苦口婆心的从环境保护角度教育对方,对方完全没有反应。女生更机灵,说:听说这里摘个珊瑚罚2000美金。吓得对方赶紧把珊瑚扔了。

 

美国国家公园路边提示:减速,野生动物出没


北美(美国,加拿大)最常见两种熊:灰熊和棕熊。

  • 棕熊个大,肌肉更发达;黑熊相比个小。
  • 棕熊脖子后面有一块突起物,很好辨识。黑熊背部最高点在后腿上面。
  •  肉类,植物都属于它们的食物,有时腐尸也吃。

正常情况下,它们不会把人当成食物!

但对于野生动物来讲:食物和繁殖是两大禁区,不要在这些地方跟他们产生摩擦,否则不把你当食物也把你当敌人。在加拿大,朋友曾看到报道:更强壮的灰熊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会去攻击黑熊,把它们当成食物。

 

美国大提顿国家公园发放的识别两种熊的宣传页。

上面说从2006年开始,已经有6只熊被人带坏,被执行死刑。

 

加拿大宣传手册上的黑熊描述

加拿大宣传手册上的灰熊描述

 

防熊的第一步就是:避免遭遇到熊

能不见面就别见面了。

美国国家公园有时会把熊活动频繁的区域暂时关闭。而加拿大的一些营地会在外围设上电网,防止大型动物与人接触,并学坏。

各种手册告诉我们:

  • 不要独自一个人去徒步,3,4人以上的团体更安全。因为熊害怕比它大的东西。
  • 如果有小孩,保证小孩在你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活动。
  • 如果带宠物,必须带上链子,跑动的宠物,很容易被当成猎物。宠物逃回你身边时还带回头熊,也挺尴尬的。
  • 接上一条,不要在熊王国里越野跑,这会象宠物一样,被当成猎物。刚听朋友说,前一阵阿拉斯加举办越野跑比赛,选手遇到了熊,落单的一个选手被攻击后身亡。
  • 尽量不要在黄昏之后去徒步,因为那时视线不好,你不容易看到熊,也就不容易采取正确的方式回应。
  • 徒步时,如果遇到视线(比如大片密林,或很多拐角的地方)不好的地方,要主动发出声音,比如拍手,唱歌,熊铃不是特别管用,因为它的声音还不够大。
  • 如果发现熊活动的新鲜证据(脚印,粪便,刨的坑等等),或是莓类茂盛的地方(它们的采食区),要主动离开。

 

加拿大国家公园发放的各种手册,都很长知识


因为一般情况下熊并不会攻击人,所以遇到熊并不一定结果都很可怕。遇到熊时有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你看到熊,它没看到你。

各种手册告诉我们:

  • 最重要:不要跑
  • 与它保持安全距离(100米),安静、慢慢离开。


第二种情况:熊看到你,你没看到它。

这其实经常会发生,象黑熊喜欢在森林里活动,视野很不好。我们上次看到黑熊和黑熊宝宝时,如果不是其它游客指点,我们其实很难发现它们。

各种手册告诉我们:

  • 熊最不喜欢意外遭遇到人。就是被人吓着。所以我们拍手,唱歌,只是为了告诉那些我们没有看到的熊:我来了,我是人类,不是食物,我也不抢你的吃的。
  • 熊一旦注意到人时,一般都会主动躲开。


 

第三种情况:你俩相互都看到了对方。

各种手册告诉我们:

  • 保持距离。像熊,狼,豹子这种动物的安全距离是:100米。糜鹿,驼鹿,大角羊等动物的安全距离是:30米。近距离会容易让它们感受到来自你的威胁。
  • 如果距离很近,一定不能跑!只要你跑,熊的反应就是:哇,是猎物,追!
  • 不要与熊对视,会让它们感受到威胁。加拿大防熊手册上说:你可以跟熊说话,语气要平和,友好。这样熊就能知道:OH,它是人,不是食物。
  • 如果你看到了小熊宝宝,一定不要轻举妄动,虽然它们很可爱,但它们身旁一般都有保护欲极强的熊妈妈。就是说:逗熊孩子和打熊孩子下场都会很惨。如果看到熊宝宝,你需要做的是观察熊妈妈,从它的举动来判断:你是不是已经让她感觉到了威胁。
  • 准备好你的防熊喷雾,放在手里,准备使用。
  • 观察熊的活动路径,因为在熊没把你当食物或受到你的威胁的时候,它挺烦你的,会想躲开。你不要挡着它的撤退路径。
  • 如果一切都正常,你的选择就是:慢慢,安静的后退,达到安全距离后,撤出这个区域。然后向公园Ranger报告,你在什么位置,遇到了什么动物。

 

野生驼鹿

 

路上的野牛

 

比较坏的情况,你遇到熊,熊有点儿不开心,或者不确认你是什么。

各种手册告诉我们:

  • 最重要的事:不要跑!
  • 另一件很重要的事:保持冷静
  • 如果你们有几个人,围成一团,把小朋友放在中间。这样能让你们看起来比较大。
  • 如果你有背包,不要放下背包,因为背包在被攻击时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不要觉得自己不背包能跑得快点。背不背包熊都能追上你,要对它有信心。
  • 熊有可能会试探性的走向你,但也并不意思着会攻击你。这个尺度很难掌握。但必须保持冷静,还是:不要跑。
  • 如果熊走到离你很近的地方还是没有停下来,你可以使用防熊喷雾了,这个东西主要成份就是熊不喜欢的胡椒。Ranger告诉我们:不要朝熊脸上喷,会伤害到熊的眼睛,让它丧失野外生存能力。我们要吓走它,而不是伤害它。正确的方向是略向地面。
  • 大多数情况下,熊遇到防熊喷雾都会躲开。如果没有,你要把双手放在脑后,脸朝下趴在地上装死。熊也许扒拉扒拉你,看你没反应就走开了。
  • 最后:装死的时候如果熊开始拖拽你,那表示它已经把你当成食物,你就可以开始反击了。尽全力反击吧,这样也许会吓他一跳,而放开你。

 

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里的桥:专门给野生动物过马路用的,据说它们挺喜欢。朋友说一座几百万加币吧。
 

如果熊并没有把人类列入食谱,那它们为什么要攻击人?

我学习后的理解是:人类教坏了熊,害了自己,最后又害死了熊。

上面所提及的美加两国各种手册上对于人类行为的指导主要是为了:避免让熊或它的宝宝感受到人类的威胁,从而对人发起进攻。

除此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件事需要避免:不要让熊把人类和食物联系起来。如果它们从人类那里得到过食物,就会把人类和食物渠道相关联,而为了得到食物,它们会变得非常具有攻击性。


各类手册告诉我们:

  • 熊的嗅觉非常灵敏,从很远的地方就可以闻到气味
  • 熊会把所有有气味的东西当成食物:人类的所有食物,带有食物残渣的东西,护肤品,化妆品,洗涤用品(牙膏,香皂,洗发水,洗涤灵,洗衣液等等)
  • 不要用食物或模拟动物叫声来吸引他们。它们需要保持对人类的警惕和畏惧。如果它们知道站在马路上就可以从人类那里得到食物,那它们会因为食物而攻击人类。另外:经常站马路边上,容易被车撞着。美国国家公园里Ranger经常站在路上拦车,因为有野生动物要过马路。
  • 如果你在开车时遇到野生动物,要减速让行,并打灯示意其它车辆注意。围观时间不要过长,避免交通堵塞和让野生动物养成习惯,见上一条。
  • 在营地的时候,如果你要离开,所有食物必须放在防熊箱里。美国规定也不可以将食物放在普通车里(房车除外),但加拿大则允许放在普通车后备箱里;两国都不允许将食物放在帐篷里,熊很容易毁坏帐篷得到食物。冷藏箱不管是空的,还是装有食物都不允许放在外面。垃圾,用过的食物包装,没洗的餐具,宠物食品,饮料瓶子这些都不可以放在无人的营地。
  • 如果你去攀岩,在起步点不留下任何熊定义的食物(见第2条)。以后起步点没村民收费,老有饿熊,也挺闹心的。优胜美地一些岩场的起步点会有防熊箱。

位于熊国王里的美国国家公园,都会有防熊讲座,非常好。图为:笨笨正在试用防熊喷雾

 

大提顿公园的Ranger提到,优胜美地的熊就是坏典型,已经被人带的会砸车玻璃。

为了说明熊有学习能力,他还讲了两个故事:

1,熊妈妈带着熊宝宝遇到人,已经到了最后关头,人已经趴在地上,但熊妈妈用行动给熊宝宝示意:人,并不是都要去杀掉的。最后带着宝宝离开了。人活下来了。

2,有些地方会告诉徒步者,当你在野外露营时,可以把食物挂到树上来防熊。这个Ranger说,他观察到,曾经有熊妈妈让熊宝宝爬上树去取食物,熊宝宝马上学习了新技能。安全的方法是使用防熊罐存储食物。

人类通过学习,限制自我的行为而减少对自然环境(很多都是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的冲击,保护了它们,也就保全了我们自己。

 


我们还要继续深入熊的王国,向加拿大北方和阿拉斯加进行,希望熊和熊孩子能不介意我们经过它们的领地。

 

最后友情提示:

  • 国家公园里的各种小册子都很长知识,有机会可以自己学习一下。
  • 环境在变,人与动物的关系也在变,不排除各种规则在不断修改中。所以来到新环境,学习,尊重,保护,是我们人类应该做的。

2017鼻子(The Nose)攀登报告 :我们的鼻子(The Nose)之路

引子

我们人生第一个Project是被赵大爷和夜行人大爷忽悠爬阳朔白山的凤凰。

在春暖花开客栈,大爷们语重心长的教导我们:“心路历程!心路历程你懂吗?不磕线,你的攀岩是不完整的,不磕线你怎么可能体会到这种心路历程?!”我们只能不住的点头赞叹。

于是,我们在阳朔的最后两周就都交待在白山了。当然,最终当两人完成凤凰的时候,确实体会到了两位大爷所说的心路历程,那种日思夜想近乎疯魔的体验。

而这不期而至的第二个Project:The Nose,前后横跨14个月,足记遍及美国西部各大重要岩场,相比结果,训练过程更是可以回味终生的心路历程。

El Cap 优胜美地
 

正文

来美国之前,apple和笨笨都只爬运动,几乎没有爬过传统。虽然上了小Po传统攀登的课程,但真正爬传统的次数不超过5次,可以说是零基础。

很早之前请教过小Po:爬大岩壁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准备?

得到下面这张图:

图片来源:易思婷:《大墙攀登的学习之路》

 

而我们当时的情况,连最基础的“一:基础传攀”都没有过关。苦于没有学习环境,大岩壁这事就先放下了。

2016年,我们开始在美国攀岩旅行的生活,当时也只是想不断学习新的东西。至于The Nose,在被Apple当目标之前的感觉是:这辈子总要去爬一次,但是五年也好,十年也罢,一步步来,不着急。

现在目标达成,回顾过去,我们的训练大致分为几个部分:

传统攀登训练、器械攀登训练、大岩壁相关训练,其它。

 

第一部分:传统攀登训练

方法:传统多段

岩场:Red Rock(内华达州),Yosemite(加州),Lover’s Leap(加州)

标志线路(非所有线路):

III级:
Royal Arches,Yosemite
Black Orpheus,Red Rock
Snake Dike,Yosemite

IV级:
Epinephrine,Red Rock

在初期,Red Rock岩场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那里5.6-5.9难度范围,3星及以上线路我们基本都爬了,只在Red Rock一地,我们就累计爬了超过100个绳距。

中间完成Half dom的Snake Dike是对传统多段综合能力的一次测试。

最后顺利完成了4级的Epinephrine,也算是收官之线。

Black Orpheus,Red Rock
笨笨跟攀到山顶

Epinephrine,Red Rock

笨笨在先锋烟囱段落

Snake Dike,Yosemite

笨笨先锋中

我们在Royal Arches,Yosemite

收获:

  • 规划:学会看路书,找线路,查天气,计划食品,携带什么样的装备。
  • 保护点:对机械塞/岩塞的使用逐步熟练。根据线路走向正确使用延长快挂。
  • 绳索:需要使用1条以上绳索攀登时,练习及优化绳索管理技术。
  • 体能:Red Rock岩场线路的接近性都比较差,负重单程走1小时都不算远。最远我们单程需要走3小时到达线路。这种训练极大提高了我们的体能。
  • 走路:在长距离接近或下降线路上,我们也训练了在不同地形上,比如在3级,4级地形,如何安全行走。
  • 保护站:自建保护站和挂片保护站,交替领攀或连续领攀,我们都有练习。除非我们两有人当天状态不好,线路基本都是每人领攀一半。如何架设保护站,如何有效交接装备,如何补充食品和水,这些都在训练中不断被优化,养成良好有效的习惯。

 

第二部分:器械攀登训练

方法:大岩壁课程 + 分块训练

岩场:Little Cottonwood(尤他州),Index(华盛顿州),Leavenworth(华盛顿州),Yosemite(加州)

标志线路(非所有线路):

C1:La Escuela(El cap base, Yosemite),Pacific Ocean Wall(El cap base, Yosemite), City Park(Index,Washington)
C2:North American Wall(El cap base, Yosemite)
C2+:Dihedral Wall(El cap base, Yosemite),The Stigma(Cookie cliff, Yosemite)

 

我们先在盐湖城附近的岩场上了易思婷的大岩壁攀登课程,然后依照《How To Climb Big Wall(如何攀登大岩壁)》一书进行器械攀登训练。

大岩壁攀登课程授课时间只有三天,但为了方便我们学习,易思婷采用了学一天,练习一天的方式进行,总共耗时一周。即便如此,这部分的课程依然是非常紧张,很多东西第一次接触,脑细胞不够用,学过之后大部分都交还给了老师。以至于在后面的训练中,不得不经常骚扰老师,把忘记的东西捡回来。(感谢易老师)

大岩壁课程,Apple第一次练习踩绳梯

《如何攀登大岩壁(How To Big Wall Climb)》被笨笨戏称为“大岩壁圣经”,简称“圣经”。

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可操作性非常好,它把你在大岩壁上需要用到的技能循序渐进的拆分成模块,再给出非常具体的训练计划,基本就是一本拿来就用的训练手册。

以书里第一个科目为例:

俯角地形先锋攀登

练习内容翻译如下:

在一个俯角线路上先设置好连续的保护点。
* 器械攀登一次,给自己计时,从而获得基准时间
* 器械攀登五次。关注动作的平滑和一致性。
* 在第五圈的时候计时。目标是比第一次计时快大约50%〜75%
* 再器械攀登五次,集中关注动作的平滑。踩绳梯上升的时候尽量不要停顿。记住,“慢意味着平滑,平滑意味着快”。
* 继续攀登五次,同时关注平滑和速度。争取比前一次计时快20%。
* 在这两节为期两天的训练中,总共做25次训练。

Leavenworth,笨笨在地面反复练习下放技术

 

象这样的训练书里一共有30节,循序渐进:俯角先锋、俯角跟攀、垂直或者仰角先锋、垂直或者仰角跟攀、放置保护、清装备,一直到露营、吊帐、五级大岩壁等等。

如果完全按照书上的要求训练,需要4~6个月的时间,完成后,应该具备足够的能力去攀登鼻子(The Nose)了。

很遗憾,受制于条件的限制,一些章节的训练可能很难完全达成,例如:爬3个5级大岩壁。

我们根据当时已经掌握的技能,按书上的要求完成了器械攀登训练的20个左右的章节,和2条5级大岩壁线路。

City Park, Index,Apple在练习器械攀登

Dihedral Wall(El cap base, Yosemite),Apple在练习器械攀登

La Escuela(El cap base, Yosemite),笨笨在练习在练习器械攀登

收获:

  • 器械攀登能力:掌握了不同地形的器械攀登先锋技能。在俯角甚至一些垂直地形上,我们学会用手点而不是挂在绳梯上保持身体平衡,这样节省了时间。最后在The Nose上最难的器械攀登段落对我们俩人个来说,也没有什么压力,时间上也是按计划完成。
  • 跟攀能力:掌握不同地形的跟攀技能。不浪费更多的时间和体力。

总结问题:

  • 没有做负重仰角爬绳训练。
  • 菊绳调节在最后一天出现问题。笨笨是自制菊绳,绳结有些许滑动,导致仰角爬绳时上升器距离过长,消耗了过多体力。

 

第三部分:大岩壁相关训练

场所:Yosemite(加州),Zion(尤他),Lemon Mountain(亚利桑那),Smith Rock(俄勒刚)

标志线路(非所有线路):
多段器械攀登:
South Face of Monkey Face,C1,Smith Rock

IV级:
Spaceshot 5.7 C2,Zion

V级:
Touchstone Wall 5.8 C2,Zion
Washington Column South Face 5.8 C1,Yosemite

Smith Rock岩场

训练内容包括:

A:多段器械攀登/大岩壁攀登

多段器械攀登是合练,5级大岩壁是实战。

Touchstone Wall,Zion 笨笨在顶峰寻找下降线路

Washington Column South Face 5.8 C1,Yosemite,笨笨在保护站

 

B:大岩壁保护站架设,交接

专门训练了架站、拖包、交接。原来都是模拟拖包,最后阶段训练采用全重量的拖包。圣经上说交接很容易浪费时间,我们就设置了模拟环境,一天交接20多遍来固化动作。当时装石头拖包,包还没上The Nose就快被拖漏了。

Lemon Mountain,Tucson 笨笨在练习保护站交接及拖包

包已快拖破

C:拖包:身体拖包/空中拖包

根据《How To Climb Big Wall(如何攀登大岩壁)》在Yosemite找线路单独练习。
在Lemon Mountain与保护站系统合练。

Apple在Yosemite练习拖包技术

总结问题:

  • 实战线路上的拖包经验还是不够,在The Nose上开始就没有仔细观察拖包线路,多次卡包。

 

其它:自由攀登能力/吊帐/救援

自由攀登能力:

场所:India Creek(尤他),Yosemite(加州),Joshua Tree(加州)

传统自由攀登能力算是我们的弱项。相比较其它训练,我们也没有花太多时间在这上面。可能是觉得这项的提升需要更多的时间。

大岩壁圣经建议,爬Nose之前应该可以在Yosemite稳定的完成5.10a/b的线路。我们在valley的最好成绩分别是10d和10b。后来去JT爬了一些10的线路(并没有都完成),但并不能算是稳定的10a/b选手。

体会:如果你是一个稳定的10A/B选手(携带全套大墙装备不少于15公斤,Yosemite的10A/B,嗯,还是有挑战的),那你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少拖一些东西上墙。

笨笨在Yosemite先锋

Apple在Yosemite先锋

Joshua Tree

吊帐:

因为体力的问题,我们一直在纠结要不要带吊帐上墙,最后放弃这个方案,也就没有练习吊帐的搭建。如果有计划带吊帐上墙,需要在平地上和岩壁上分别练习吊帐的搭建和收吊帐。

救援:

我们只练习了带拖包下降。

 

结束语

对于从零开始的我们,不管是Red Rock的传统基础、长距离接近;India Creek的爬缝;Maple Canyon的大圆包石头;Lover’s Leap有意思的棱线;Smith Rock Monkey Face的Bolt Ladder;Yosemite充满石英亮晶晶的花岗岩;以及最后JT硬邦邦的线路,对我们最后完成线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帮助。

Indian Creek

另外一个重要学习途径是跟有经验的人学习,也许他们的一句话,就能让你的系统改进很多,最终在岩壁上节省很多时间。

例如,易思婷说圣经作者的拖包进站方法不是很好,于是我们把拖包进站从可调牛尾改为了MMO;王二说你们的五级岩壁不能只在优胜美地,应该尝试不同的地方呢,于是我们去锡安爬了砂岩的五级大墙,回到Valley之后感觉完全不同了;和Larry请教他们的拖包系统,发现人家是用了一条几乎90米的拖绳,所以有足够的绳尾可以作为下放绳,我们最后决定购买了15米的辅绳作为下放绳索。

反复阅读网上相关的报告,特别是周律的鼻子报告,对于报告中提到的问题,专门做了针对性训练。没有任何一个训练是过度的,任何一个缺失的训练都会在岩壁上给你出难题。

Trout Creek

当我们把The Nose当成目标之后,出于时间考虑,我们的大岩壁训练变得更有针对性,那些在Nose用不到的部分我们暂时略过了。比如,我们没有强化练习自建保护站的大岩壁系统;我们目前只使用机械塞/非对称机械塞/岩塞/非对称岩塞进行器械攀登;我们只简单练习过吊帐的拆装但没有实际使用过。
 

鼻子之后?

这次无惊无险的完成鼻子,除了努力训练,也有大墙眷顾。

鼻子是真正的大岩壁,31段,900米高差,需要在岩壁上睡两个或者三个晚上,前期需要做很多训练。

但同时鼻子线路是一条成熟的线路:每年要被爬上百次,线路清晰,路书明确,甚至所有保护站都是挂片保护站,天气预报准确,随时随地直升机救援。

王二把鼻子称为:大岩壁攀岩馆。刚听到这个名词,觉得很新颖,细思觉得是非常贴切。完成鼻子,跟在岩馆完成了一条V3抱石类似,他说明你已经有了一定的攀登技巧,但这仅限于室内。如果你要去野外攀登自然岩壁,还有大量的训练需要完成。

攀登最重要的是:自己开心!

 

完成鼻子之后,如果依然想玩大岩壁,方向也很多。或者在“攀岩馆”继续增加攀登难度,去爬C2,C3甚至更难的“室内线路”。或者去荒野里攀爬“野外”大岩壁,而这意味着更多的训练科目:多变的天气、攀登风险评估、超长的接近和逃跑路线、漫长甚至永远不可能到达的救援、不完全准确的路书或者仅仅是线路描述、体力分配、食品营养规划、甚至与当地人的沟通等等。

上学的时候老师曾经做过一个比喻:你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圆之外是你未知的部分。你的知识越多,圆周越长,你越会觉得有更多的知识需要学习。

感谢鼻子,让我们的圆周变得更长,更有好奇心去探索无限的未知世界。